相关阅读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太平天国(1851年-1864年)是清朝后期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。洪秀全、杨秀清、萧朝贵、冯云山、韦昌辉、石达开等于1850年末至1851年初,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,后建立""太平天国""。1864年8月天京被湘军攻陷,洪秀全之子、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宣告这场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结束。1872年,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采在贵州败亡,太平军部队彻底被消灭。
太平天国历时14年,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,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,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,其创造了很多先例,成为了特殊时期、特殊时代,一场非常特殊的农民起义,虽然在起始阶段创造了辉煌的战绩,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。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,但是创造了很多传奇,并且有不少经典的战例成为后人研究的典型。这场失败的农民运动中有很多被后人传颂的故事,也有很多悲剧。太平天国因为其局限性,失败是必然,但是在运动过程中某些惨烈的进程还是值得研究学习的。
李鸿章攻克苏州,设下鸿门宴邀请投降的八王,随后以八王假投降为名将其斩杀。李鸿章是晚清的一大重臣,甚至被一些西方人誉为"东方的俾斯麦"。李鸿章当时拥有大量先进的装备,主要是相对于太平军非常先进的西洋大炮等。所以其用于3个月时间就拿下了苏州,在攻打到城下是先是逼迫太平军投降,然后却制造了震惊历史的杀俘虏事件。当然俾斯麦并不认同李鸿章与自己相提并论。俾斯麦曾指出,我们以欺负外族为荣,而以欺负同胞为耻,显然李鸿章就是在内部更强硬而已,这也是俾斯麦看不起李鸿章的基本原因。
在李鸿章率领的部队攻打苏州城下,太平军八王杀死慕王谭绍光以及其部下2000多人,然后宣布向李鸿章投降,可谓是送上了投名状。李鸿章趁机邀请八王商谈投降事宜,并设下了鸿门宴。在鸿门宴中,没有防备的八王直接被李鸿章控制,然后实施了非常残酷的腰斩。李鸿章给出的理由是,八王并非真的投降,可能是诈降,所以实施了斩尽杀绝的策略。李鸿章先前打了包票,保证不杀投降的太平军,然后八王才选择了投降,但是最后结果证明,他们显然是被骗了。
杀死八王之后,李鸿章命令杀死7万投降太平军,可谓是非常的残忍。在杀死鸿门宴上的八王之后,李鸿章下达了对城内投降太平军斩尽杀绝的命令。当年12月6日午夜,淮军进城突然以开花大炮炮轰已经被缴械的太平军军营,然后开始大规模的屠杀,早就架设好西洋大炮和大量的进口洋枪-恩菲尔德式步枪瞄准了投降的太平军,血洗行动十分的残忍。清军除了杀死投降的太平军,还杀死了他们的家属孩子及当地的流浪的人。
史料记载,杀降20天后,英国记者依旧发现抛满尸体的河道还带有红色,地下三英尺都浸染了鲜血。李鸿章声称,"歼除伪王七人、伪天将十数人,擒杀、解散二十余万众,皆忠逆部下悍党"。李鸿章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功绩和强硬。李鸿章声称太平军投降后还不剃发,里面存在假投降等问题,这才是其杀死俘虏的基本原因。当然这只是李鸿章的借口罢了,当初如果这7万太平军不投降,其攻下苏州城估计还要更多的时间。
李鸿章为啥不留活口,在苏州大开杀戒。李鸿章在事先答应了会会给投降的太平军一个好的结局,主要是为了快速拿下苏州,减少自己的伤亡。但是当太平军投降之后,失去了抵抗能力之后,李鸿章的想法也就变了。李鸿章在鸿门宴上杀了太平军的八王等主要将领,从而让7万太平军陷入混乱。恭亲王亲自为李鸿章辩解说,"倘若不把诸王立即斩首,则不仅苏州内的清军将被杀的一个不留,而且此等贼酋部下的大批士卒,仍旧留在逆贼行列中,事后更大规模的屠杀,势将不可避免"。
这个也是当时的真实情况,那就是当时的清军虽然装备先进,但是人数太少,只有2到3万人,一旦太平军借机反抗,那么清军可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。所以为了以绝后患,李鸿章便决定将投降的7万太平军全部杀死,从而制造了惨案。另外也有说法称,苏州太平军都是李秀成主力,桀骜不驯,李鸿章非常不放心,所以才决定全部杀死。当然这个事件也说明了一个道理,是军人宁愿站着死,不愿跪着生,投降你就是别人砧板上的肉,别人想切,想剁,想剔都是别人说了算,军人贪生怕死,最终将沦为成为待宰的羔羊。7万太平军被斩杀,八王杀2000多人送投名状遭腰斩,悲剧能避免吗?欢迎讨论交流。
关键词:
上一篇: 视讯!共建美好校园,繁江小学学子向校园欺凌说“不”!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相关阅读
2023-06-12
2023-06-12
2023-06-12
2023-06-12
2023-06-12
2023-06-12
2023-06-12
2023-06-12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3-06-11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
2021-12-02